江西省书法家协会2017-07-07程序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以及我市《关于举办纪念象山书院建院83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贵办字﹝2017﹞28号)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象山文化”,在全国打响我市“心学祖庭”的文化品牌,在象山书院建院830周年之际,由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中共贵溪市委、贵溪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象山书院杯”书法大赛,现面向全国征稿,具体事项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江西省书法家协会
中共贵溪市委
贵溪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贵溪市委宣传部
贵溪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贵溪市书法家协会
二、征稿日期
自本启事公布之日起征稿,至2017年9月10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三、征稿对象
凡年满18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及海外华人、书法爱好者均可自由投稿。
四、征稿要求
1.作品内容:鼓励以“象山文化”、“道德经”和歌咏贵溪人文风情、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古代诗词歌赋、楹联、散文、游记以及歌颂贵溪经济社会发展新面貌的自作诗词歌赋等为内容进行创作。(书写内容详见征稿启事后附录)
2.作品要求:作品一律为毛笔书法,书体不限,作品规格6尺整纸(180cm*97cm)以内,横竖不限;手卷规格高40cm以内,长不少于300cm;册页不少于12页,45cm以下。草书篆书须另附释文,所有作品请勿自行装裱,不符合要求作品不予评选。
3.为方便作品登记编录,请作者用楷书填写投稿登记表,每件作品务必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正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与身份证一致)、性别、通讯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并附身份证复印件。来稿请妥善封装,以避免邮寄途中破损,影响评审。
4.投稿作品件数不限(限投稿一次)。投稿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勿用笔名),化名、重复投稿者不予评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免初评。
5.费用:免收投稿、评审、出版等一切费用。
6.严禁临摹、抄袭已在公开出版物发表的古今作品(含古代碑贴集字、集联);鼓励书写完整作品,请选用高质量的书画专用纸张创作,勿用易碎、易断的毛边、印刷成品纸张,不提倡过度拼贴、染色、做旧等形式。
五、作品评审
1.由主办方邀请江西省外的中国书协知名专家组成评审组,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进行评审。
2.限于人力,作品一律不退,主办方对征集的作品享有宣传、出版和处置权,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3.所有获奖、入展、入选名单将于评审后及时在相关专业媒体上公布。
4.凡有严重文字硬伤作品,一律不予评审。
六、奖项设置及作者待遇
1.奖项设置:特等奖1名,奖金30000元(税前);一等奖3名,各奖励人民币10000元整(税前);二等奖6名,各奖励人民币5000元整(税前);三等奖10名,各奖励人民币2000元整(税前);入展140名,各奖励收藏费人民币500元。
2.评选获奖及入展作品共计160件,获奖入展作者分别颁发获奖证书,入展证书,并赠送本届大赛作品集一本,奖金在展览开幕后两个月之内发放。
七、展览事项
本次展览将于2017年10月中旬在江西省贵溪市展出,届时将邀请部分获奖作者莅临贵溪参加展览开幕式。
八、收稿地址
1.收稿地址:江西省贵溪市沿河路清水湾小区斜对面市书画艺术展览中心
2.邮 编:335400
3.收稿人:蒋金玲 联系电话:151 7010 6502
徐 玮 联系电话:138 7010 6128
九、其它事项
1.凡是发现或被举报作者代笔、抄袭等问题,经组委会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将取消入展、获奖资格。
2.所有参赛作品概不退稿,作品的所有权、出版权等归属大赛组委会。大赛组委会对所有来稿拥有宣传出版权。
3.凡投稿者均视为承认并遵守征稿启事的各项约定。
4.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本次大赛组委会。
纪念象山书院建院83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组委会
2017年6月12日
附件1:象山文化有关诗词文赋
附件2:老子《道德经》
附件3:纪念象山书院建院83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投稿登记表
附件1:象山文化有关诗词歌赋
应天山诗赋
应天山 (宋)陆九渊
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上开园池美,林壑千万状。
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层嶂。
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枝。吾党二三子,幽赏穷清旷。
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涨。
(《雍正江西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丙辰正月三日赠彭世昌归山 (宋)朱熹
象山闻说是君开,云木参天瀑响雷。好去山头且坚坐,等闲莫要下山来。
(《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四)
送彭世昌山台小饮 (宋)袁说友
象山只在水西头,云木犹高瀑更流。往事何能话师友,时情徒与惜交游。
东风又绿溪边草,明月还归天际舟。白发苍颜吾亦老,一尊台上洗春愁。
(袁说友《东塘集》卷四)
象山诗 (宋)刘定夫
三日观山山愈妍,锦囊收拾不胜编。万山扰扰何为者,惟有灵台山岿然。
(《象山语录》)
应天山 (宋)洪迈
文安陆子幽栖日,张氏诸贤尽执经。自昔衣冠仪里闬,至今诗礼擅家庭。
岩阴夏阁风泉白,溪曲春畴雨稻青。天上真人蹑凫舄,移文休勒此山名。
(《嘉靖广信府志》卷二,亦见元朝陈旅《安雅堂集》,题作《为张真人赋象山》)
应天山 (元)虞集
象山何崔嵬,先哲昔爱之。循麓得清流,良田屋参差。
似是桃源人,鸡犬相因依。粼粼白沙曲,奕奕丹雘施。
泠水自天来,杂花散矸琪。所以上方士,悠悠系遐思。
丹霞炫金璧,清露在茅茨。海岛陋徐福,幔亭卑武夷。
仙者自有道,黄鹄时往来。(《雍正江西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张真人象山图 (元)揭傒斯
山乃陆文安公讲道之地,张氏自唐世居其间,其先亦多从文安受学者。
江左名山大象尊,遥瞻犹似哲人存。先生有道行天地,弟子环溪长子孙。
孔李通家从古昔,神仙开府自渊源。岂徒世荷真人诰,更有分乘刺史轓。
陆氏已随尘世换,张公独异圣朝恩。诸峰尽化旌幡立,流水皆成佩玉喧。
洞里胡麻天雨种,岩前丛桂月移根。缘崖时见衔花鹿,汲涧常随饮子猿。
青鸟昼传王母信,苍龙夜泣老蛟魂。飞云甘卧山头石,鸣鹤难忘日下轩。
从祀寿官恒近侍,受厘宣室或深论。尚方制服黄金重,大府分圭白玉温。
扈从多骑天厩马,会朝长次赤墀鹓。渴沾瑞露来中禁,饥食蟠桃出内园。
誓使民风齐混沌,仍祈主寿过轩辕。归来烂醉东西坞,更为文安理故园。
(《揭傒斯全集》卷六)
游古象山一首赠别陈又新入京 (元)李存
昔闻陆夫子,讲学兹山巅。山以形得名,名以贤而传。
近从师友后,结此登山缘。溪流涉光炯,径草披蕃鲜。
松柏作旌旆,蜩蝉为管弦。盛年筋力强,老大须扶牵。
祠基久方及,沓石遇最先。梁栋借荒草,炷香神飒然。
幽奇樵或知,物产僧所权。沤竹可成楮,烧茅斯粪田。
复循马脊冈,四岫分跰跹。莹公址亦存,池井皆充填。
闽水尚青玉,吴畴空紫烟。上山日始升,下山灯火联。
触景有深省,敬礼心共专。真人益高怀,驭鹤来天边。
昔时钓防所,一一无遗捐。或寻灵运屐,或待渊明船。
仙瓮足春酒,清歌方扣舷。芙蓉凉欲花,又着归朝鞭。
尚疑鉴湖公,一曲遂自便。行藏吾有时,外物何能迁。
出山山不嗔,居山山不妍。长啸了山意,青青时在前。
(元李存《俟庵集》。陈日新,字又新,安仁人,龙虎山道士。)
象山 (元)贡师泰
载宝出西域,献琛自南溟。仙人一叱之,化作青崚嶒。
(《同治贵溪县志》卷二)
晚泊贵溪游象山昭真观 (元)柳贯
舟行弋阳道,山石多异状。嵌空露锺窾,屹立俨珪鬯。
沿洄百数里,璆铁森相向。最奇象岩下,仙馆占丹嶂。
舍棹遵微行,松篁插云上。开门看青壁,左右挟高闶。
飞雨洒面来,轻飙入檐扬。道人出迎客,牖户坐南向。
延登升仙台,境肃神滋王。不知日车侧,但觉天宇旷。
我生名山游,正费屐几两。采真喜初遇,恋胜期屡访。
布帆催夕举,未敢恨飘荡。水深彭蠡湖,两眸更东望。
(《柳待制文集》卷二)
登陆文安公象山祠堂故址 (明)张宇初
羲尧体乾运,王道持伦纲。舜禹袭神器,精一斯传彰。
周亡雅颂息,仲尼语张皇。伊说佐受命,况轲司振扬。
伟兹大经奥,百世垂辉光。陵夷几更历,明晦违天常。
濂洛启潜綍,建中续虞唐。青田荆山璞,宏闻皎旻苍。
寸心宰灵妙,昏塞非违伤。动静该至理,惕焉惟内强。
圣训炳星日,卓操逾冰霜。横经宅雄胜,古象增浑厖。
雪馆夜灯集,风庭春雨长。关闽觉支蔓,吴楚被余芳。
驽质愧庸昧,师谟幸遵详。云岑慕远谒,佛刹榛莱藏。
探陟访遗旧,荒基屹崇冈。肃衿悚瞻睇,天宇澄秋阳。
翠台耸前挹,旷缈归毫芒。浮观励先躅,敢意窥鸿荒。
湍驶难砥柱,大音孰仪凰。八表视环辙,千龄仰休光。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闰集卷一)
秋暮同诸公登应天山寻象山书院遗址慨然有感
(明)陈九川
昔贤有方丈,高跨龙虎宗。片言揭本心,四海开群蒙。
英髦奋一时,结茆纷云从。遂令百世下,景仰如岱嵩。
何年麟凤台,鞠为野狐丛。久矣发长慨,偶此同诸公。
策藜穷阴磴,扪萝转前峰。高田恣晚获,借问为谁农。
诸瀑隐林莽,悲风传梵钟。登楼一怅望,始得窥遗踪。
巨象下天门,屹立万山雄。远开闽越障,近俯苍翠重。
当时山中主,宇宙涵心胸。谈笑生风云,呼吸起虬龙。
遗风振寥廓,万木被秋容。谁当霹雳手,复此文明宫。
惟兹日月心,千古烝民同。相期无薄蚀,皎皎行长空。
精光彻万象,庶自起颓风。(《明水陈先生文集》卷十一)
登象山玉皇阁诗 (明)邹维琏
清虚一阁逼天工,上帝真堪呼吸通。山似众仙纷拱北,江来四渎远朝东。
参差古树红尘外,缥渺香烟碧落中。欲访广成闻至道,登临疑此是崆峒。
(《同治贵溪县志》卷二)
登象山 (明)王素节
香分屐齿蹑仙台,坐爱层层紫翠堆。输绿万山皆北向,朝阳一水自东来。
门迎踯躅花呈锦,酒劝提壶鸟弄杯。指点芙蓉万家屋,高低相对屹崔嵬。
(《同治贵溪县志》卷二)
应天山 (明)杨时乔
论交竟夕象山隈,拂曙过从此地来。十载雄名先节钺,千秋逸气共樽罍。
黄花不减幽人径,绿荫常悬使相台。朝野分携频感慨,即应咫尺赐环回。
(《同治贵溪县志》卷二)
应天圣井两山道中留瞩 (清)顾元揆
上清仙馆面烟霞,近借篮舆看倍佳。双壁稀逢晴后日,幽溪时放腊前花。
缘崖深竹多千箇,隔水寒烟有数家。此地灵源知不远,一川碎石碍渔槎。
(《同治贵溪县志》卷二)
三峰山诗赋
象山书院释菜告文 (宋)袁甫
先生之学,得诸孟子。我之本心,先明如此。
未识本心,如云翳日;既识本心,元无一物。
(《蒙斋集》卷十七)
次韵象山书院山长汪德载垂访(名垕,绩溪人)
(元)方回
古学非如进士场,渊乎深处海难量。善藏未用争义利,中立悬知异狷狂。
度远出寒公案在,渐修顿悟话头长。公余与我评兹事,一洗人间粉黛妆。
(《桐江续集》卷二十五)
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归浙 (元)张伯远
石泉笙磬静微闻,百尺苍松立在门。道学宗风陆夫子,故家遗泽岳王孙。
忠臣有后天心定,治世无为圣教尊。官序改迁从此上,记曾师友涉渊源。
(《元风雅后集》卷二)
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 (元)吴养浩
象山天下秀,中有陆公祠。圣道开千载,皇天粲一仪。垣墙空草树,礼貌见尊牺。
惟有岳山长,三年今在兹。(《元风雅后集》卷一。吴养浩,儒学教授,上饶人)